近期,伴隨香港疫情的再度爆發,其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芯片貿易將進一步受到影響,芯片產業鏈受阻也將促使原材料價格繼續攀升。同時,由于深圳毗鄰香港,且擁有全亞洲最大電子產品集散地,掌握著國內公開市場電子元器件近半現貨的華強北,疫情的快速傳播和增長使得華強北遭遇了封閉管控,整個市場的進出貨受到了極大限制,進一步牽動著芯片產業鏈的神經。
2012-202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速情況
(據相關機構統計,2020年香港貿易平均額占中國芯片進口總量的38%,可見香港在中國芯片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據國家工信部數據顯示,據海關統計2021年中國出口集成電路3107億個,同比增長19.6%;進口集成電路6354.8億個,同比增長16.9%)
自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至今,關于芯片的國產化替代話題也從未停止。隨著5G建設的全面推進,電子應用終端的高頻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物聯網、新能源、汽車電子等下游市場需求的持續提升,終端元器件的市場需求始終保持上升趨勢。2022年開年至今,電子元器件產業也并未迎來市場供需平衡的恢復,供應持續短缺帶來的漲價潮仍趨于持續的上升趨勢。
同時,因俄烏戰爭的持續升級,芯片生產或將進一步加劇。烏克蘭供應全球將近70%的氖氣,此惰性氣體是生產半導體芯片的重要原材料。并且俄羅斯也掌握著全球40%的鈀和9%的鎳產量,鈀作為芯片的關鍵原材料從2021年10月開始氖氣價格就已呈上漲趨勢,俄烏沖突發生以后,價格再度上漲20%-30%左右。
面對疫情和短缺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基于我國大力推動國產芯片的發展,進口國外芯片數量開始逐步減少,預計2025年國產芯片自給率也將達到70%。半導體芯片是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自給率提升的同時,對于核心技術以及技術人才的攻克仍是我們追求芯片產業突破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在整體產業鏈布局方面,我國企業主要處于產業鏈的中下游,上游環節的技術和產業發展水平仍舊遠落后于國外,國產廠商在打造國產芯片自主品牌的路途上仍是任重而道遠。
作為國產替代化進程背景下誕生的民族品牌——安徽富信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海生曾表示:面對激烈的競爭市場,民營廠商作為后起之軍應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緊跟政策步伐,聚焦市場核心,持續加強科技創新、設備革新、人才引新,同時做實存量、做大增量,并通過不斷完善優化質量管理體系和服務標準體系,才能使得企業能夠立足根本、夯實基礎、成其久遠。
疫情和短缺帶來的芯片國產化替代進展,也是我國提升科技發展的關鍵契機。科技強則國強,我國芯片產業仍需穩步前行,加強核心技術,培養專業人才,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芯片強國。